冬季蜜源景觀作物-蕎麥花海觀摩會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臺中區農業改良場 新聞稿
彰化縣大村鄉松槐路370號
中華民國109年12月4日
冬季蜜源景觀作物-蕎麥花海觀摩會
蕎麥為適合有機栽培之雜糧作物,又可兼做綠肥、景觀、保健及蜜源等多項用途。為推廣冬季裡作蕎麥,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臺中區農業改良場109年12月4日上午10時假臺中市霧峰區豐正路玄靈道院前廣場舉開「冬季蜜源景觀作物-蕎麥花海觀摩會」,由臺中農改場李紅曦場長與霧峰區農會黃景建總幹事共同主持,由廖宜倫副研究員介紹蕎麥品種、栽培技術及蜜源特性,共有85名農民參加,現場互動討論熱烈。
臺中農改場為推廣國產蕎麥裡作種植,執行農糧署「中部地區蕎麥栽培技術及產業發展之建構」計畫,在霧峰地區推廣種植普通蕎麥約33公頃,以擴大國產蕎麥栽培規模、增加栽培農友與養蜂農民收益及提升地區產業效益。本次觀摩品種普通蕎麥主要推廣品種為台中5號,具有(1)生育期短(90天)可作救荒作物且不影響隔年稻作栽培、(2)低栽培成本且無需病蟲害防治、(3)開花期達30-50天,除白色花海景觀外並可供蜜蜂採蜜、(4)富含芸香苷之功能性成分等多項優點,為國內冬季裡作最佳的作物選擇。
臺中場廖宜倫副研究員表示,臺灣冬季為蜂蜜產業的農閒期,除到偏遠山區採百花蜜外,大部分蜂農並無蜂蜜收入,而蕎麥花具有豐富蜜腺為最佳蜜源作物,能提供蜂農豐富蜜源,蜜蜂授粉有助於提高蕎麥種子產量,可同時提升蕎麥栽培農民及養蜂農民的收入,如每箱蜂群如能收穫10-20台斤蜂蜜,即可提升蜂蜜產量及收入10-20%。此外,鄉間田野在如雪景般的蕎麥花田點綴下,怡人景色可吸引旅客放慢腳步,欣賞大自然所構築的美麗景象,有利地方觀光之推動。
臺中場李紅曦場長進一步表示,臺灣冬季為農閒時期,種植蕎麥與水稻進行輪作,可提高土地利用率並降低雜草與病蟲害發生,亦可增加土壤地力,栽培蕎麥同時可提升蜂蜜收穫量,並藉由蕎麥如雪景般花海景象吸引觀光人潮到訪。此外,收穫的蕎麥籽實富含蛋白質、澱粉、膳食纖維及礦物元素等可供食用(日本最有名的拉麵即由蕎麥做成),其有芸香苷與槲皮素成分,是一種具有高潛力的保健食品素材。故推廣種植蕎麥後將可促進地方產業發展,為農民最佳選擇。
聯絡人:推廣課 蔡本原助研員
電 話:04-8523101#420
e-mail:tsaiby@tdais.gov.tw
撰稿人:廖宜倫 副研究員
電 話: 04-8523101#231
e-mail:liaoyl@tdais.gov.tw
李紅曦場長(中)與黃景建總幹事(左2)共同主持觀摩會
蕎麥花開似堆雪,美不勝收
廖宜倫副研究員介紹蕎麥品種及栽培管理
陳柏惟立委(中)親赴現場關心蕎麥栽培及產業發展
何欣純立委辦公室譚淇安小姐致詞肯定蕎麥兼具綠肥景觀及保健等多樣性
田間大合照
農民討論國產蕎麥產品
現場參加農民專注了解蕎麥栽培技術